富美娜文学>灵异小说>一首男儿当自强,重振华夏文娱! > 第125章 诗集里的小“惊喜”
    苏衍提起毛笔,在宣纸上缓缓写下一首诗。

    “《望岳》”

    “岱宗夫如何,齐鲁青未了。”

    “造化钟神秀,阴阳割昏晓,”

    “荡胸生层云,觉眦入归鸟。”

    “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!”

    一位老学者细细品味了一番,眼光大亮道:“妙啊!”

    另一位戴着老花镜的专家也不由得赞叹。

    “诗名叫望岳,但是全诗没有一个望字,偏偏句句写了向岳而望。”

    “由远望到近望,再到凝望,最后是俯望,而且全诗还体现了一个展望,当真是不得了。”

    又一位专家不由的接着说道:

    “首句“岱宗夫如何?”写乍一望见泰山时,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,非常传神;

    “‘齐鲁青未了’,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。它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,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,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,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。”

    “最重要的是,泰山之南为鲁,泰山之北为齐,所以这一句描写出地理特点,写其他山岳时是完全不能挪用的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注意这首诗的用字的考究。”

    刘芬也加入了讨论。

    “造化“钟”神秀,这个“钟”字,将大自然变得有情,“割昏晓”的“割”字,用的也很好,山前向日的一面为“阳”,山后背日的一面为“阴”,由于山高,天色的一昏一晓判割于山的阴、阳面,而且这个“割”字用在这里,能够完美的体现出山的险峻。”

    ““荡胸生层云,决眦入归鸟”两句,是写细望。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,故心胸亦为之荡漾;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,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。”

    ““归鸟”是投林还巢的鸟,可知时已薄暮,诗人还在望。不言而喻,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。”

    孟局长心情激荡道:“最重要的是最后两句:会当凌绝顶,一览众山小!这是何等的气魄?这一句对于不怕困难、敢于攀登绝顶、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描写,当是一绝啊!”

    孟局长看向苏衍的眼神充满赞赏。

    苏衍赶忙谦虚了几句,被这群真正的专家说的有点牙疼。

    这首诗刚一写完,他们就能有如此准确的解读,可见水平绝对很高!